观点评论
原标题: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利于集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要以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党建引领+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社会组织”,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合力、大集成。下沉大平台。强化镇街党委决策领导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坚持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两手抓,统筹推进基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社会治理“四个平台”一体化建设,与“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机结合,优化再造工作流程,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便民高效的组织体系。织密小网格。农村以片组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设立“党群中心户”,城市社区以居民小区、楼幢等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组织公职人员进社区认领楼道长;在工业园区、商贸楼宇、机关政府等单独建立专属网格,实现人员在格内联动、问题在格内处置、服务在格内开展。激活微自治。推行修订村规民约和“一约两会三团”工作模式,在村社打造“睦邻客厅”,因地制宜设立弄堂自治、乡贤自治、矮墙自治、控烟自治、家宴自治等微自治点,开展微自治活动,打通社会治理神经元“壁垒”。 统筹基层社会治理多方资源。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开展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等五星达标和A级景区村庄创建,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坚持系统思维。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为方向指引,统筹考虑党建、富裕、美丽、和谐、文明条线整合、深度融合,将各类涉农资源化零为整,让功能叠加,强化县级部门、村社结对共建,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项目为纲。县域实施“一条精品示范带、十个五星示范村、百个五星达标村”布局,抓点成线、串珠成链,让变化体现在支部在党员、在物质在精神、在环境在人文,推动乡村盆景变风景成生态,让群众看到最直观的变化,重塑乡村吸引力。坚持全员行动。组织“百支队伍联百组、千名干部联百村、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以党建带群团共建,再造群团工作活力,党员群众自己动手、开动脑筋,结合村庄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村多景”,打造独具匠心的“乡村小品”,全面提升乡村面貌。 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将“三治融合”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工程,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自治。加强基层自治规范性建设,依法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组织公职人员进社区认领楼道长,成立红色乡贤“乡村智囊团”,围绕公共事务服务、供需对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联动,创设服务项目,丰富群众自治形式。全面依法治理。深入挖掘本土法治资源,推进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公共法律服务点建成率实现全覆盖,法律服务团队驻点服务、入户服务、按需服务,以案释法,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感受法治正义,领悟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百姓崇法循法行动自觉。强化以德化人。广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普及,开展家庭“德指数”测评工作制度,发挥家庭的生育、婚姻、养老、教化等传统社会功能。完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关爱帮扶和礼遇机制,褒扬先进、惩戒落后,引导广大居民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作者系浙江省海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王静、常雪梅)
(责任编辑:admin) |
- 2022-02-17以有力有效监督保障推进乡村振兴
- 2022-02-17让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战场需求侧
- 2022-02-17坚持理论创新(人民观点)
- 2022-02-17高质量党建激发非公企业活力(现场评论
- 2022-02-17“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