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
原标题:正确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属性和价值取向 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河北省阜城县霞口镇大皇庄村查阅《阜城县志》等文献资料,深入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图为大皇庄村村民在老树下给小朋友们讲解村庄历史。新华社发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今年10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确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属性和价值取向,对于确保这项工作健康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突出思想性,牢牢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培根铸魂工作。围绕“信仰、观念、知识”等基本内容构建新时代中国农民思想文化体系,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乡村振兴奠定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石。 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密不可分,新时代文明实践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党中央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的具体体现和重大举措。在具体的工作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 突出实用性,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文明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不能重物轻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村应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行。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风文明与其他四个方面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一是承担着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文化建设提供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乡村道德生态,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点。三是为乡村治理提供法律援助。法治建设是实现“治理有效”的重要途径。四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保智慧。继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朴素深厚的环保理念,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 贴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应该坚持立足乡村实际、服务农民的原则,避免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空洞虚泛,流于形式。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既要解决其实际要求,又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眼前需求结合起来,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善于发现和运用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之成为文明实践的生动教材。 突出群众性,体现农民文明实践主体地位 在动能上,坚持群众自发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农民既是文明行为实践主体,也是文明成果享受主体,还是文明素质提高主体。只有让农民享受到文明实践的成果,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文明实践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处理好党政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做到定位准确,各司其职,协调一致,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在内容上,坚持提高农民素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思想觉悟和能力,要把政治性、思想性放在首位。加强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培育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新型农民。针对广大农民思想文化实际,围绕增长经济知识、培育环保意识、树立善治理念、文明乡风养成、追求美好生活等方面开展教育实践,构建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体系,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在形式上,坚持“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实践证明,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能够提高实效性。比如,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淄博市蕉庄镇等地农村结合村民实际,采取集中讲习和业余讲习相结合、专家讲习和群众讲习相结合等方式,探索出了“板凳会”“街头会”“田间课”“炕头课”等形式,讲思想,授技术,强素质,增文明,发挥了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 突出社会性,激励社会各界参与共同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统筹调配资源。只有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文明实践之中,才能形成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铸就乡村振兴的文明底蕴。 坚持各级党组织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正确方向。各级党组织承担着本地区的规划、内容的供给等领导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乡镇指导村级年度规划,重点宣讲和教育工作,并对村级实践活动进行制度化管理,逐渐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村级在上级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激励农民群众投身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去,提高他们从事乡村振兴的主动性、自觉性。首先要加强农村文明实践内容供给侧改革,把准百姓脉搏,关注群众需求,找准情感共鸣点。避免形式化、活动化,脱离农民实际。善于发现和运用农民中间蕴藏的乡村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渗透于乡村每个角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一要建立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解决乡村文明实践指导人才短缺问题。二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在树德育人、培育新型农民方面的作用。 坚持文明实践常态化,避免“活动化”“一阵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活动,但是应促进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否则就会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其自身的逻辑要求,必须认真研究,科学规划,稳步实施,使文明实践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优化社会风气的“春风春雨”。同时,避免“以评代建”“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等弊端,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作者:周其森,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责编:宋晨、闫妍) (责任编辑:admin) |
- 2022-02-17以有力有效监督保障推进乡村振兴
- 2022-02-17让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战场需求侧
- 2022-02-17坚持理论创新(人民观点)
- 2022-02-17高质量党建激发非公企业活力(现场评论
- 2022-02-17“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