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体会
从满足村民最真实的需求做起,通过一件件小事,一点点走近他们,收获信任
“新来的戴眼镜的大学生”,这是刚入村时,村民们对我的称呼。 2018年3月,我来到云南省深度贫困村——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邓耳村驻村扶贫,刚入村,想被村民记住名字并不容易。和我一起来的4名队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号”。 从大学毕业到驻村工作,只有6个月。习惯了城市生活,我起初连水稻和谷子都分不清,面对村里几乎陌生的世界,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工作无从下手,也找不到自我价值。 一天清早,我沿着村委会刚硬化的道路晨跑,看见两位老人正在一块新开垦的狭窄梯田里劳作,挖出田里的碎石块,放入簸箕,再搬到田外。由于往返多次,田地的中央,已经被他们踩出来一条小道。 想着搬石头也算锻炼身体,我脱掉上衣,走进田里帮起忙来。阿叔抬起头,“你就是那个新来的戴眼镜的大学生吧?”“是,我是今年新来的小赵。” 原来,因为道路硬化工程,山坡上许多石头滚落下来,掩埋了田地。村委会用挖掘机把大石头清理了一遍,平整了田地,但仍留有很多碎石。“我们年纪大了,只能做些轻松的活计,把田清理出来,种点谷子。”“儿子在县城打工,还有娃要养,我们不去给他们增加负担。”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我们村有121户建档立卡户,彼时还剩11户尚未脱贫,这位阿叔姓白,他家就是这11户之一。看着两位老人和一地碎石,我叫来了同事,七个人从清晨忙活到午后,汗流浃背。终于,地里的石头清理干净了,我心里的“石头”似乎也轻了许多。 几天后,再次走村入户,白阿叔主动迎上来,“小赵,你来啦,快坐快坐。”这是第一次有村民叫出我的名字,白阿叔笑盈盈的样子我至今记在心里。 搬石头是一件小事,却意外让我找到了展开工作的小切口。从满足村民最真实的需求做起,通过一件件小事,一点点走近他们,收获信任。 此后的工作,我不再束手束脚:刘阿叔家的芭蕉熟了,我踩着凳子帮忙摘;卢大姐要趁着好天气抓紧晒玉米,我扛着钉耙赶去院坝帮忙;林大哥家准备酿酒,我也会跑去掺和掺和……再小的事,只要村民有需要,我就跑前跑后。于是,村里认识“小赵”的人越来越多。 前几天,我又与工作队员一起,赶在过年前给300户村民添了20盏路灯。相比刚入村的慌乱迷茫,脚下的路越来越清晰——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要尽心尽力帮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路灯竖起来后,夜晚,泛黄的灯光下,村民来来往往、有说有笑,看着他们的笑脸,我也倍感轻松,压在心头的石头再也不见了。 (作者为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龙潭乡邓耳村驻村干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7日 11 版) (责编:谢倩、黄瑾)
(责任编辑:admin) |
- 2022-01-25建强组工堡垒 谱写出彩新篇
- 2022-01-25南通崇川:“三大课堂”助力新录用公务
- 2022-01-25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丽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
- 2022-01-25奋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 2022-01-14为大力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