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体会
谁能想到,我下村扶贫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见不到村民! 2019年3月11日,我来到重庆唯一还未通高速公路的城口县,担任高燕镇红军村的第一书记。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第一次住到了农民的家里。眼前看到的环境给自己带来了强大震撼。 克服环境差异只是小事。最让人受挫的,是我按计划去村民家家访,早上去晚上去,吃的都是闭门羹。 原来,我按8点半的上班时间去走访时,村民都已经去了山里劳作;我晚饭后再去家访,很多村民又早早上床休息了。了解原委后,我想了两个办法:一是自己也6点起床,就当晨跑,去村民家早访;二是在工作时间,我不去村民家了,而是去田间地头找人访谈。 就这样,我早起了一个多月,跟在家的村民们几乎聊了个遍。 红军村,是红军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这是村里的优势。之前,村里的干部们也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我走遍了村里甚至乡里的红军足迹,寻访了村里的老人回忆红军故事,综合先前的资料,得出了一个结论:大投入建大景区,不现实;建个“土景区”,蛮合适。 “土景区”也得花钱,可是村集体一分钱没有。于是我跟下派单位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的领导们多次汇报,也请他们来村里看。最终,下派单位同意给村里投1400多万元。 村里要脱贫,得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我们规划了一些“既有乡土气息又功能齐全”的民宿,几户村民有意向,但是却不知道该咋设计。于是,我就让我学建筑专业的儿子来当免费劳动力,他暑假过来待了一个多月,也算是用“土办法”解决了个“土问题”。 红军村的新图景刚要起步建设,却又遇到了新难题——村里要发展,就要建设,可原有的水电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须进行改造,然而,这要不少钱。 不能熬过了九十九步,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给挡住了。我主动给县里领导汇报,也想了很多办法。在县里的关心支持下,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红军村虽然有优质的土特产,可村里大黄、天麻、蜂蜜等却卖不上好价钱。因此,我策划建立了“扶贫加工车间”,将新鲜中药材和土特产烘干再精包装,村里还成立了电商公司,申请了注册商标,农特产品还有了自己的品牌。 有了品牌,红军村特产的“土味”更加凸显,中药材价格上去了,原来80元一斤的土蜂蜜卖到280元,带动村内近40户农户增收。 2019年,村民人均增收1250元。前不久,红军村顺利通过城口县的脱贫验收,整村摘掉了“贫困帽”。 (本报记者 蒋云龙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1日 19 版) (责编:谢倩、乔业琼)
(责任编辑:admin) |
- 2022-01-25建强组工堡垒 谱写出彩新篇
- 2022-01-25南通崇川:“三大课堂”助力新录用公务
- 2022-01-25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丽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
- 2022-01-25奋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 2022-01-14为大力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