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初心使命
换上白大褂、戴上橡胶手套,再穿上防尘鞋套,省档案馆征收保管部副主任马宁文开始了每天的例行工作:档案库房安全检查。 从第2层到第13层,每间档案库房她都要走一走、看一看:库房里的温度湿度是否合适?查阅完的档案是否及时入库?马宁文像一位无微不至的母亲,细心照料着“档案宝宝”的日常起居。 1988年进入省档案馆工作,二十五年钉在征收保管部,今年52岁的马宁文一大半的人生时光都“泡”在了档案里。有人说档案工作整天和泛黄的纸张打交道,非常枯燥乏味。但马宁文却从中品出了不同的味道:“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档案人,从小我就跟着她在单位加班。当看着一堆堆故纸经过母亲的手后变成一个个规整的黄盒子,我觉得很神奇。”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马宁文在读大学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档案专业,这一干就是31年。 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20余万卷,都是经过各单位整理人员精心整理后,方能接收入库保管。整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整理细节、每一个流程都不可代替、不能省略。每一份文件都要进行鉴定、分类、整理、编目、编页号、装订等流程,每个流程必须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达到规范标准的整理要求。每当有整理任务时,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她常常在整理室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许多老旧的档案上满是霉菌和灰尘,接触的时间长了,双手总是会瘙痒、起水泡甚至脱皮。 库房管理还是体力活,打扫库房卫生、搬卷运卷、消毒上架……马宁文每天无数次弯腰搬档案、无数次摇动密集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马宁文和同事们守护着120万卷档案,做到家底清楚,管理规范,确保每一份档案的绝对安全。 每逢下雨是马宁文最担心的时刻,她记挂着库房的档案。她总要亲自到每一间库房里转一圈,查看有没有渗水或泛潮现象。 2017年6月的一个休息日,长沙下着暴雨,正在父母家陪伴老人的马宁文在单位QQ群里看到了一组照片:档案馆外的马路下水道发生倒灌,水已经齐小腿肚深。担心库房渗水,马宁文立即打电话叫来姐姐照顾爸妈,自己坐着公交车就往单位赶。 车开到半路,由于路面积水太深,公交车不能前行。马宁文下车蹚着水,艰难地步行至单位,却发现受涨水影响,办公楼的电梯关闭了电源总闸。马宁文又一层层楼爬上去,待她仔细查看完11层库房的所有走廊和墙面时,早已累得一身汗。 迄今为止,经马宁文整理过的档案到底有多少,她自己也没有统计过。但若要问她馆藏档案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基本内容,她张口就能报出来。同事们夸她是单位的“活电脑”,马宁文腼腆地笑着回应:“每天接触这些档案,熟悉得很呢。” 随着社会各界对档案需求的不断增大,马宁文和同事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据统计,每年来省档案馆查档的人数近5000人次,需调卷2万余卷,加上内部工作调卷,每年需从库房调卷近5万卷,工作量相当大。为了把档案工作推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马宁文开始了新的思考与尝试。 这两年来,随着馆藏档案量的增多,库房严重告急,新接收的档案没地方放,怎么办?马宁文二话没说,一头钻进了库房。哪里还能挤一挤?如何优化排列组合?她对库房档案密集架的可放容量进行一次大摸底,并经过科学分析和调整,制定了库房档案存放位置的办法。她又亲自带头组织力量,分期分批调整了部分档案和资料的存放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密集架的空间,确保了新接收的万余卷档案顺利入库。她结合工作实际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库房管理体制积极建言献策,在馆内建成智能化档案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型库房,未来还会将二维码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 工作之余,她结合工作实际,就档案数字化新形势下档案整理与编目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撰写了《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多篇论文;她参与的《档案库房微生物以及有害气体对档案载体和人体健康影响研究》项目成果成为全国“两会”提案,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默守初心。31年来,马宁文甘守兰台,与青灯黄卷为伴,在档案室的一方天地中追求精益求精,在一卷卷档案整理中挥洒时光汗水。“‘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人的使命,对于我来说,把每一份档案整理好,就是担当;把每一份档案守护好,就是作为。”采访结束时,马宁文朴素的两句话,道出了一名普通档案人的责任和坚守。 (责任编辑:admin) |
- 2021-04-07“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时代先锋
- 2021-04-07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奋斗百年路
- 2021-04-07以生命诠释初心(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
- 2021-04-07“我就是服务群众的”(新春走基层·他
- 2021-04-07我们的爱在这里(新时代·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