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初心使命
城口县厚坪乡77岁的老党员黄昌会患有眼疾,但他仍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抄写了十几万字的经典著作,撰写了大量读书笔记,还成为乡里的“政策宣传员”。 “党不忘初心,让人民过上了好生活;我也不能忘入党的初心,要把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12月20日,黄昌会感慨地说。 每天坚持学习,抄笔记数万字 12月20日,海拔1000多米的厚坪乡白鹤村四社,不时刮起寒风。 黄昌会坐在家门口一张老旧的矮几旁,鼻梁上架着400度的老花镜,正在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矮几上,还放着红色的主题教育学习笔记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本子已快写完。 由于眼睛不好,黄昌会只能在自然光下看书。冬天风吹着冷,他看20分钟进屋烤一会火,暖和了再出来继续学,每天要学1个小时左右。 黄昌会皮肤黝黑、指节粗大;但他的手又与普通农民不同,在拇指与中指握笔的地方,起了厚厚的老茧。 “他学得扎实,看他抄完好多本子了!”村里的老党员张如松钦佩地说。 “本来书上都写得很清楚,但自己抄一抄,记得更牢。”黄昌会笑着说,“刀不磨,要生锈,我作为一个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不能因为不学、少学而落后。” 几年来,他在笔记本、信笺纸上抄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并撰写了大量感想,每一笔每一划都烙印着一名普通党员对党的热爱。 带出好家风,影响周边人 在黄昌会学习时,他8岁的孙子黄煜轩也趴在矮几上,笑眯眯地看爷爷读书。 “看不懂,但我认识上面很多字了。”黄煜轩说,由于家里有学习氛围,他很小就识字,现在在班上经常考第一名。 “有些人说爷爷读书是做‘闲事’,但我们都支持他!”黄昌会的幺儿媳妇邓玄说,一来,老人坚持学习精神好;二来,家里有学习的氛围,儿孙也更容易有“正能量”。 经常和黄昌会一起讨论学习心得的老党员张久培诚挚地说:“老黄还带动我们村里的党员一起认真学,除了党小组活动,平时碰到也经常讨论政策呢。” 半路搭讪,纠正“冤枉话” 作为农村党员,学一肚子的理论有用吗? “有用,太有用了!”黄昌会说,一些乡亲不大懂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喜欢说“冤枉话”。这时如果旁边有人懂,马上就能把“冤枉话”纠正过来。 前不久,黄昌会去厚坪赶场,路上听见两个老汉摆龙门阵。 一个说,现在的政策好,但自己不是建卡贫困户,享受不到“好处”。同伴也附和他。 黄昌会听了,感觉“委屈得很”,厚起脸皮搭了个“飞讪”:“你们家种玉米没?种出来的玉米是用石磨子还是用电磨子推的?” 两个老汉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有几亩,用电磨子推的。 “对嘛!党和政府把电和自来水拉到家里,原来用石磨子推50公斤玉米要大半天,还累得汗流浃背;现在用电磨半个小时就推完,玉米面打得又细又匀。”黄昌会反问,这是不是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处? 两个人愣了一下,一个老汉辩解说:我们说的是没享受到党和政府直接发钱这个好处。 “那就更是说的冤枉话了!”黄昌会不慌不忙地反驳:历朝历代都要纳皇粮国税,现在政策好,不仅不缴税,政府还要拿钱“请”你种地,这叫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处”没得?靠好政策,靠自己辛苦种地没成贫困户,是不是更该高兴? 听了他的话,一个老汉说:你说的是真的,我种一亩地享受了两百块钱种粮补贴。 另一个老汉说:你说得我无话可讲。我肯定不会再去“找门路”当贫困户了。 “如果没有认真学过,就很容易遭他们带‘偏’。”黄昌会说,“我坚持学习,就是要当好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员’。” “黄老学习很认真,还自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是我们乡农村党员学习的标兵!”乡党委书记肖体勇夸道。(本报记者 罗芸) (责任编辑:admin) |
- 2021-04-07“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时代先锋
- 2021-04-07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奋斗百年路
- 2021-04-07以生命诠释初心(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
- 2021-04-07“我就是服务群众的”(新春走基层·他
- 2021-04-07我们的爱在这里(新时代·面孔)